ATI六維力傳感器的設計原理融合了精密機械結構、先進材料科學與智能信號處理技術,其核心在于將多維力學量轉化為可測量的電信號,同時確保高精度、低干擾與強穩定性。以下從關鍵設計維度展開分析:
1.對稱性設計原則:ATI傳感器采用高度對稱的彈性體結構,這種設計基于物理與工程原理,確保傳感器在X、Y、Z軸方向及對應的力矩分量(Mx、My、Mz)上具有各項同性響應特性。對稱布局能均衡分布應力,減少因結構不對稱導致的測量偏差,使傳感器在承受任意方向載荷時保持穩定輸出。
2.結構類型適配不同需求:根據應用場景,ATI可能采用橫梁式、復合梁式或圓筒式等彈性體結構。十字型彈性體因其兼顧橫向與豎向應變效果,被廣泛應用于六維力傳感器中。這種結構通過柔性連接將十字梁與輪緣相連,不僅簡化了力學模型,還提高了傳感器的靈敏度和穩定性。
二、ATI六維力傳感器高靈敏度傳感元件與信號轉換
1.硅應變片的應用:ATI傳感器使用靈敏度高的硅應變片,相較于傳統金屬箔應變計,硅材料具有更高的電阻變化率,能夠捕捉更微小的形變,從而顯著提升信噪比。這一特性使其在低負載條件下仍能輸出穩定信號,適用于精密裝配等場景。
2.電橋與電荷放大:應變片組成惠斯通電橋,當外力導致彈性體變形時,應變片電阻值變化打破電橋平衡,產生微弱電壓信號。該信號經電荷放大器放大后轉換為數字信號,結合ADC模數轉換模塊,實現從機械形變到電信號的高效轉化。
